生食新手解惑篇

➊ 優質高蛋白質
維持毛孩們基本肌肉量、毛髮皮膚健康生長,搭配運動提升關節周圍的肌肉群,降低老化引發的退化性關節炎機率,當貓狗食用了大自然的食物,身體中的免疫系統與器官功能更能有效的運作,由內而外的調節身體機能。

➋ 高含水量
你家阿貓阿狗不愛喝水?與其想辦法讓貓狗「喝水」,不如直接給牠試試「高含水量」的生食!而飼料含水量均值約為7%-10%,而初肉生食的含水量平均62%-75%,牠們吃得高興也能攝取到應有的水分!

➌ 極低碳
碳水化合物(即為澱粉與膳食纖維)在於貓狗飲食中的角色,其實僅需少量即可,身為肉食性動物的後代,除了口腔中沒有澱粉酶可分解碳水化合物以外,僅能在胰臟中分解,而過度攝取澱粉也會造成胰臟負擔;其實攝取澱粉含量過高的乾飼料,拉出來的便便會比較臭也比較多哦!甚至有機會引發過敏讓毛孩們皮膚癢癢!!
而初肉的生食碳水含量為0%-7%(來自於肉類本身),而乾飼料平均碳水含量為35%-50%,長期食用可能造成肥胖或是其他疾病產生。

➍ 氣味變淡
改變飲食習慣進而改變體質,這些我們都知道,對應在毛孩身上也是,長年經人類飼養,毛孩們從小吃飼料體質早已跟原廠設定漸行漸遠;然而大口吃肉才是符合牠們的原始天性,毛孩身體確實的吸收養分,你將會從體味以及便便量與氣味明顯發現,你家毛孩很認真且充分的在吸收生食喔!

➎ 清潔並強健牙齒
生食中的生肉骨,除了能妥善補充毛孩的鈣質使骨骼強健,咀嚼生肉骨過程中運動到下顎並紓壓娛樂時間,而生肉本身就是天然酶(酵素),能有效清潔牙齒並保護牙齦健康,不像澱粉類食物容易促進口腔中不健康的細菌生長,生肉骨可大幅降低牙結石的產生(但還是要刷牙唷!)

➏ 毛色變亮
毛孩的毛色反應的是身體狀況,飼養經驗豐富的飼主甚至能從毛色毛量來判斷毛孩的年紀。
皮毛由蛋白質組成,當毛孩充分從生食中吸收毛髮構成必須的氨基酸與脂肪酸,自然將沈悶不好聞的皮膚轉化爲有光澤且豐盈的皮毛,也代表毛孩營養均衡、身體變健康。

➐ 完整保留豐富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
以阿貓必須的「牛磺酸」舉例,經高溫處理後會高度破壞牛磺酸含量,即使單純將生肉磨成碎肉,也會大幅氧化。
而原型生肉能保留完整的營養素,幫助毛孩有效的轉化並運用、修復身體機能,少了需要補充大量額外營養素的必要。

➑ 降低過敏源
若有看過飼料袋外面的成分標示,就會知道其實飼料含有許多穀類、豆類或其他碳水成分較高的添加物,甚至連加工方式都是潛在過敏源。
撇除了加工、精緻、合成的過程,生食餵養更能大幅減少碳水致敏的機率喔!

➒ 改善消化免疫系統
狗貓皆屬肉食動物,而肉食性動物的口腔沒有澱粉酶可以幫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必須依靠胰臟、腸道來處理;當食物經過複雜的加工,加工物通常含有大量不必要的碳水化合物,過度食用可能造成胰臟過度負荷甚至疾病產生。
而相反的原型生食中優質天然營養則擁有高吸收度與消化的優點,肉食性動物的貓狗擁有比人類短很多的消化道,除了有助於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分解吸收,也能有效且快速排泄,這也是為什麼便便變少味道不臭的原因,腸道有免疫系統的代言人之稱,腸道若好毛孩不老!

▍不會。

生食餐是處理好的食物,並不是活生生的獵物。狩獵是動物的天性,真正讓他們去獵捕才有可能喚起野性哦!

突然變兇的狀況出現除了飲食以外,健康狀況是首要需考量進去的,以下詳細三點可以參考並注意:

➊ 健康狀況。
當毛孩表現出攻擊性時,首先要採取的行動是排除健康狀況條件,身體不舒服可能會導致狗和貓的行為改變,如毛孩突然出現攻擊性情況請務必帶他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➋ 營養缺乏。
長期缺乏必需胺基酸的飲食可能會導致因此引起的攻擊性。然而狗貓本身無法自行合成胺基酸,必須由飲食來攝取,例如良好且乾淨的原肉、內臟、雞蛋,都是良好的攝取來源。

➌ 護食行為。
生食是一種高價值食物,對他們來說就像山珍海味,當毛孩被餵食時而出現的護食行為,經常被誤認為是因為吃了生食而導致他們變得更有攻擊性。
其實只要將這個行為解釋成:
今天買了一塊香雞排,本來開開心心地要自己品嚐,結果朋友過來沒問你意見就直接咬了一口,然後你超想扁他,大概是這種感覺(笑

少部分的毛孩可能會有腸胃不適應的問題,不過也要釐清嘔吐、拉肚子的原因。所以最先要採取的步驟是觀察。

➊ 轉食初期的適應過程
大多的生食腸胃敏感會在7天左右調整好(也有少部分會更久),
國外研究指出,常年食用乾飼料的毛孩,胃已經習慣消化這些碳水化合物,如果轉換的太突然,胃液無法快速製造出適合消化生肉的環境,這時會有嘔吐、腹瀉
的情況發生。

但也不要過於慌張,建議遇到這類情況可以讓狗狗空腹1天、或是1餐,下餐開始再少量給予,並且試試看以下配方
70%單一白肉+10%肉骨(雞脖子、雞爪、雞翅)+10%蔬菜(南瓜、菠菜、羽衣甘藍) +克菲爾優格或吃習慣的益生菌

PS.南瓜必須輕蒸熟後給,菠菜、羽衣甘藍可以生榨、或是輕蒸
並先把肝臟內臟去掉 再少許逐日加入。

➋ 纖維量不夠
是不是毛孩沒吃骨頭呢?
因鈣質主要來源是骨頭,骨頭沒食用的話也是造成拉肚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唷(缺乏纖維幫助便便成型)!
請務必協助貓狗進食肉骨,如果貓狗真的不喜歡吃骨頭,可以額外補充鈣粉+纖維 避免軟便水瀉等問題。

➌ 食物不耐
有些口味的肉肉可能會對特定貓狗造成過敏或是第一次接觸不適應,建議先以原本常吃的肉種類作為接觸生食的第一步,後期適應後再嘗試其他口味的肉肉!

相信會想要嘗試生食的同學們,一定都是把自己的毛孩當寶貝一樣寵的吧?

那麼大家平時一定時不時會給毛孩們吃一些香噴噴的食物、煎熟的牛排、煮過的雞胸肉(這些其實都有可能造成毛孩不吃生食,因為沒有香味、口感又不同)。

這時可以嘗試:

  • 沸水川燙
    由七分熟/半熟>三分熟>全生食,三步驟慢慢嘗試看看,最後就能直接撕開包裝狂嗑了~
    *注意必須先將肉骨(脖子、爪)的部分先移出,避免加熱到骨頭喔!這點一定要注意!(打上三顆星)
  • 炙燒
    表面熟但裡面是生的,讓肉肉們表面散發出烹調過的焦香味,但是內裏又帶有生食的口感及味道。
    *一樣是要先移出骨頭的部分喔!
  • 灑上調味粉
    撒上毛孩平常為之瘋狂的肉粉/貓泥/凍乾等等諸如此類的小零食,毛孩有可能為了吃到好吃的零食而意外的發現生食的香甜?!
    但是要注意不要本末倒置喔!適量添加就好,不然零食會掩蓋過生食的味道,這樣會起不了作用。
  • 添加一些原本習慣吃的食物
    加入原本就習慣吃的食物,混著吃慢慢熟悉生食然後漸增生食的份量,直到完全成功轉食。
  • 鼓勵式教育
    如果你的毛孩非常喜歡被鼓勵,很吃這套的話,可以試試看直接大大鼓勵他嘗試哦!這是最快最輕鬆的方法。

▍再次提醒:任何骨頭都絕對不行煮熟餵食毛孩,因煮熟的骨頭會脆化容易割傷喉嚨或消化道需特別小心!

一定要均衡飲食,就像是人類一樣!盡量攝取多種天然的蛋白質、蔬菜等等,可以適時的補充一些富含Omega-3、維生素B/E/D、碘、錳的食物當做營養補充品,或是選購生食專用的營養粉。

建議從雞、豬白肉類入門款開始嘗試,適應情況再加入像是牛或羊等紅肉,我們採用的肉骨(雞/鴨脖子、雞鴨/爪)都是適合各種體型的毛孩,要注意不要剪太小塊,可以讓他們練習啃咬幫助強健牙齒,請爸媽起出一定要全程陪伴觀察進食狀況唷!


▍特別注意:任何骨頭都絕對不行煮熟餵食毛孩,因煮熟的骨頭會脆化容易割傷喉嚨或消化道需特別小心!

可以少量交替給的營養補充品建議食材:

  • 錳 - 紫菜、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藍、黑芝麻、南瓜籽、黑/藍貽貝(熟)、綠草胃
  • 碘 - 海藻、海帶粉、海魚/蝦/貝類
  • 維生素B群(貓咪比狗狗更需要B群) - B群補充品、營養酵母
  • 維生素E - 植物油、葵花籽仁、深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等等
  • 維生素D - 蛋黃、魚肝油、牡蠣(熟)、黑木耳、鮭魚、秋刀魚
  • Omega-3 - 丁香魚、鮭魚、鯖魚、亞麻仁油、奇亞籽

其實大家從貓狗到來看這個標題的此時此刻,都知道骨頭不能餵食吧!
初肉在這邊為大家解惑,為甚麼生骨頭可以食用?什麼樣的骨頭可以食用?

大家熟悉不能給的骨頭其實是「經過高溫烹煮改變性質的熟骨頭」喔!
骨頭在烹煮的過程會改變分子中的結構,變得更堅硬更脆,這時候容易造成牙齒斷裂甚至讓腸胃道受到傷害。

「生骨頭」則帶有彈性,通常能夠輕鬆的透過咀嚼而分解變的細小,並消化吸收。
▍題外話:毛孩在食用任何骨類的過程,爸媽一定要在旁邊監督或是陪伴,任何食物或是小玩具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何況是啃咬舒壓用的大骨頭呢!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並不是所有的骨頭都可以讓毛孩吃下肚,像是大型動物的承重骨頭舉例腿骨、膝蓋骨、牛的任何部位(不包括磨碎骨泥)的骨頭等等,這類骨頭不適合咀嚼狂熱狗子們或是牙齒斷裂過、牙齦鬆動的毛孩食用!(大部分狗狗會發狂的啃咬骨頭,可能會造成牙齒和下顎斷裂骨折;熟悉且會溫柔啃咬的狗狗則例外)

➊敏感寶寶型
腸胃比較容易出狀況的毛孩,可以和緩地混著原本主食漸增的給予,直到完全生食。
有些人會說生食跟乾乾不能混搭,會影響胃酸的PH值,不過進一步發現,目前並沒有相關佐證可以證實這點喔~
所以大家可以安心的嘗試這種漸進式換食法!

➋強壯勇猛型
如果你家毛孩腸胃非常勇猛強壯,其實是可以直接從原先食物換成生食唷!

想要嘗試給不同類型生肉骨的話,建議一開始給禽類的骨頭(雞脖子、雞翅) 這些都是入門好上手的骨類,等狗狗慢慢習慣吃骨頭之後可以再嘗試豬肋排、羊排等等(但還是要視狗狗體型、牙口來決定給的骨頭種類)。

貓咪的話由於牙口比狗狗小很多,還是建議餵食雞爪、雞脖子、雞翅等等較好咀嚼的餵食即可。

生食就像一條不歸路,除非你真的太懶,不然幾乎嘗試過的主人們都讚不絕口呢~但是絕對要注意鈣磷比、以及營養攝取均衡,生食不像乾飼料會添加一些添加劑,需要從各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

產品生食篇

▍強烈建議不要只吃一種肉類。

生食不像乾飼料、罐頭等主食一樣會固定添加一些添加劑(營養素、礦物質),而是盡可能的在不同的食材中或取所需的營養。

➊「肉泥」攪爛狀態與「原型肉塊」相較之下容易增加細菌接觸面積,也不易分辨其品質,部分爸媽會堪憂。

➋「原型肉塊」除了肉眼看得見的品質外,可以幫毛孩清潔、強健牙齒,並發揮動物原始天性狩獵咀嚼、啃咬功能,口腔構造可維持最自然且健康的狀態。

➌飲食方式更貼近人性化,人類所追求的飲食品質,牠們也可以擁有!

▍不會。

一天沒吃到每日必須的量只要近日內補足需求量即可,但是長期缺乏絕對不能允許的。

內臟在生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內臟類富含維生素B1.B2.B6.葉酸.B12.維生素D 以及礦物質磷.鐵.銅.鎂.碘等,記得千萬不要加熱!營養會在加熱過程中流失哦~

幼犬貓建議量為體重的4%以上 (例如3公斤的幼犬,一天需求為120g以上)。

成犬建議量為體重的2~3%,成貓3~4%

例如:12公斤的成犬一天需要240~360g的生食(建議量還是要依照體態、活動量、結紮...等做調整,家長們還是要自己評估唷)!

▍可以。

健康的幼犬貓大約在6-8週斷奶後,就可以嘗試了!

特別注意幼犬貓除了熱量和食量需求比成犬貓高以外,也要注意需多攝取鈣質以助健全成長。

生食每日攝取量:
一般成犬貓為體重的2-3%
幼犬貓為體重的3-4%

▍些許的血水是正常現象哦!

因為內臟類就容易出水,肉類在退凍的過程也會產生些許的血水,而血水富含鐵質,所以可以放心的讓毛孩們食用~


如果您拿到商品時檢查明顯已經被退冰過了(包裝內有嚴重結霜、冰晶),也請馬上拍照給我們確認,我們將會協助您後續處理。

▍有。

但其實平時狗狗在外面東滾西舔,接觸的細菌、寄生蟲量絕對跟吃生食不相上下了!

一隻身體狀況良好的貓狗有強大的消化系統可以和這些菌蟲們和平相處,就跟我們人類自己都會生食一些肉類、生魚片一樣。

所以只要確保食材來源可信、(自製或商生)包裝環境的溫度、以及保存與運送過程不退凍、處理完生食一定要洗手、盛裝生食的狗碗一定要在每次吃完飯後確實清洗、清完便便要洗手!

▍可聽取獸醫建議選擇驅蟲

建議有在吃生食、時常接觸草地、喜歡野外冒險的毛孩,可以聽獸醫的建議定期進行一次驅蟲唷。

▍沒有一定。

但前提是有足夠的生食觀念以及知識,可以給予足夠的食材多樣性。

以NRC為基礎的話,一些微量元素、維生素通常比較不易在基本的PMR生食食材中攝取,例如Omega-3、維生素B/E/D、碘、錳,就要透過海帶、魚貝類、堅果類、綠色蔬菜....等等的來補足,如果沒辦法同時儲備這麼多種類的食材的話,也可以直接購買生食專門的營養補充品。


可以少量交替給的營養補充品建議食材:

  • 錳 - 紫菜、花椰菜、菠菜、羽衣甘藍、黑芝麻、南瓜籽、黑/藍貽貝(熟)、綠草胃
  • 碘 - 海藻、海帶粉、海魚/蝦/貝類
  • 維生素B群(貓咪比狗狗更需要B群) - B群補充品、營養酵母
  • 維生素E - 植物油、葵花籽仁、深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等等
  • 維生素D - 蛋黃、魚肝油、牡蠣(熟)、黑木耳、鮭魚、秋刀魚
  • Omega-3 - 丁香魚、鮭魚、鯖魚、亞麻仁油、奇亞籽

有些人會說生食跟乾乾不能混搭,會影響胃酸的PH值,不過進一步發現,目前並沒有相關佐證可以證實這點喔~

可以依毛孩腸胃適應程度而決定,像是如果不方便每天餵食生食及補充品的爸媽,就可以考慮一半飼料/罐頭、一半生食。

但如果是想透過生食來嘗試改善狗狗的皮膚過敏問題,就建議改成全生食囉!

官網購物篇

可以下單的都是現貨,將於1-3個工作天(不含假日)內出貨。

 .ᐟ .ᐟ 遇活動期間,因貨量大將延長至1-5個工作天(不含假日)內出貨,會盡量提早出貨敬請耐心等待。

如遇缺貨敬請見諒,生肉主食餐皆為手工現做需安排製作,我們會盡快送到毛孩手中的!

如果下錯單或想更改訂單的話,在訂單出貨前的情況下,請透過Line官方帳號聯絡客服人員,我們將協助您處理。

*訂單出貨後,恕無法更改訂單。

請先參考 退換貨政策 說明,如遇瑕疵/少寄等問題請透過Line官方帳號聯絡客服人員,我們將協助您處理。

官網是採用電子發票方式,無實體發票。

結帳時於購物車頁面,可選取電子發票/手機條碼載具/捐贈發票/公司戶發票;下單後成功付款並出貨的3天後,電子發票將會自動寄送至信箱。

*如需載具或統編,請務必在下單前於「購物車」內的資訊欄填寫完整。

品牌篇

初肉團隊希望帶給大家最純淨、原始、便捷的生肉飲食,並期許各個毛孩都能享受安心優質的健康生活;在這裡你可以找到生食相關知識的問與答,如有疑慮也歡迎大家到「初肉」臉書粉專進行討論。必須聲明本團隊不提供任何醫療相關行為,如毛孩有任何疾病/醫療問題,請儘速就醫並詢問專業獸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