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肉就來教你3個簡單觀察點,讓你不用斤斤計較每一克,也能安心知道毛孩吃飽了沒!
1|餐後 20~30 分鐘內:觀察行為反應
吃飽的毛孩,不會急著翻垃圾桶、找食物殘渣。
如果牠吃完沒多久就開始焦躁、舔空碗、舔嘴、舔地板,可能代表:
-
食物份量不夠
-
餐內蛋白質或脂肪比例不足
-
毛孩只是嘴饞,但不是真的「餓」
✅ 可以適量增加蛋白質的比例或直接增加主食餵食量
✅ 也可以搭配天然小點補足熱量與飽足感(如蛋黃、優格、南瓜等毛孩可食用蔬果類)
✅ 平常從生活方式、體重等等去觀察是否只是「嘴饞」
2|觀察便便的份量與型態
你沒看錯,便便是最直接的指標之一!
吃太少、腸胃蠕動不夠,可能會便秘或便便份量過少。
吃太多或難消化,則可能出現軟便、排便次數異常多。
理想狀態是:
-
便便成型不黏地、不過硬
-
一天 1~2 次,時間穩定
-
量比食物少一些,表示有良好吸收
✅ 平常以生食當主食的話,便便量也會變少是正常的唷,因為蛋白質都被完好的吸收囉!
3|日常精神與活動力
吃得夠、營養充足的毛孩,日常活動會有精神、體力充足,不會懶洋洋、沒興趣互動。
如果餐後牠常出現:
-
易怒或情緒不穩定
-
睡過頭但醒來還是無力
-
玩沒多久就累
✅ 也可能是餐量或營養密度不夠,建議調整主餐比例或增加補充食材。
✅ 如果改善食物還是一樣的話,建議帶去給獸醫檢查看看是否是健康上的問題!
每隻毛孩都不一樣!
毛孩的代謝、年齡、體型與活動量都會影響餐量需求,沒有絕對標準,包含每日活動量也不一定相同。
毛爸媽是最了解牠的人,觀察日常最自然的狀態,就是最好的判斷方式。
如果你正在餵「初肉生食餐」,請搭配「初肉生食營養粉」補足純肉中缺乏的微量營養素,也可以參考以下每日建議餵食量表,再根據實際狀況微調囉!
毛孩吃飽了,才能放心玩耍、安心睡覺,身體才會健康發育、維持穩定情緒。
從行為、便便到精神,這三個小觀察,就能讓你更靠近牠的真實需求 ❤️